过敏性鼻炎:一场关于鼻子的“自卫反击战”

发布时间:2023-12-27     浏览次数:45

过敏性鼻炎虽然看似只是鼻子问题,但实则关系到整个免疫系统。了解它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方法,让鼻子免受“敌人”的侵害,患者才能最终从它带来的烦恼中解脱出来。

治疗过敏性鼻炎,除了管理好环境,避免或减少过敏原刺激,还有药物疗法和免疫疗法两种治疗方案。一线治疗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、抗组胺药、抗白三烯药等。

鼻用糖皮质激素以布地奈德、糠酸莫米松、倍他米松等为代表,有显著的抗炎、抗过敏、抗水肿作用,其强力的抗炎特性能直接影响过敏性鼻炎的炎症发展过程,降低鼻腔黏膜高反应性,增加鼻腔气流并改善嗅觉功能。在使用时,按推荐剂量每天喷鼻子1~2次,对于轻度和中‑重度间歇性患者,疗程不少于两周;对于中‑重度持续性患者是首选药物,疗程4周以上。

抗组胺药有口服和鼻用两种。口服抗组胺药推荐使用第二代,它们起效快、作用时间长,能明显缓解鼻子发痒、打喷嚏、流鼻涕症状,但改善鼻塞不通气的效果不明显。鼻用抗组胺药的疗效相当于或优于第二代口服抗组胺药,起效更快,通常用药后15~30分钟即起效。一般每天用药 2 次,疗程不少于2周。口服的二代抗组胺药物有氯雷他定、西替利嗪、伊巴斯汀等。注意:2岁以下儿童、孕妇、哺乳期女性慎用该类药物,用药期间不得驾驶机动车或操作机器。鼻用喷剂通常用氮卓斯汀。

白三烯是一类炎性介质的总称,它们会刺激血管扩张,导致鼻黏膜充血、肿胀,还会刺激黏液分泌,是流鼻涕、鼻塞的罪魁祸首之一。用孟鲁司特等白三烯受体拮抗剂,对鼻塞的缓解明显优于口服第二代抗组胺药物,而且能有效缓解打喷嚏、流鼻涕症状。成人每天睡前口服10毫克,连续使用8~12周;儿童可酌情减为4~5毫克/天。

除了以上一线治疗药物,还有肥大细胞稳定剂、减充血剂、抗胆碱能药等二线治疗用药,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酌情使用。